美国格兰谷州立大学倪培民教授讲“当代世界哲学语境中的功夫儒学”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19-09-26
本网讯(通讯员:丁铭)2019年9月24日晚,应必赢中国官方网站院长、文明对话高等研究院院长、比较哲学与文化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吴根友教授邀请,美国格兰谷州立大学(Grand Valley State University)哲学系终身教授倪培民做客必赢中国官方网站,在振华楼B214报告厅做了题为“当代世界哲学语境中的功夫儒学”的学术讲座。
此次讲座是倪培民教授三场系列讲座中的第一场,必赢官网中哲教研室刘乐恒副教授、廖璨璨副教授以及30余名学生参加了此次讲座。讲座由吴根友教授主持。
“功夫儒学”是倪培民教授深耕二十年的哲学概念。倪教授首先从中国哲学的三期发展说起,认为儒学继先秦诸子争鸣、同佛教的交流和融合后,进入与世界哲学进行对话的新阶段。从“功夫儒学”的角度切入来介绍和诠释中国哲学,对于西方学界进一步认识认可中国哲学具有重要意思。他指出,在世界哲学语境中,从西方“哲学”概念来理解中国哲学,容易受到“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的限制,使中国传统思想在哲学化的过程中失去其自身特色。相较于西方哲学的“求真”,中国哲学更强调“求道”。他强调,中国哲学要走向世界,不仅仅是要争取其“合法性”,更要参与到世界哲学范式的转化和构建中,从“削足适履”到“撑开绣花鞋”。将“功夫”概念引入哲学将是这一进程中的重要一环。
倪培民教授就“功夫”作为一个哲学概念进行了具体的阐释。他认为,从“功夫”概念的历史发展来看,“功夫”包含了工夫、功力、功法、功能(功效)等多重内涵,表明“功夫”远不止于中国武术代名词的意义,它包含了主体的修身实践,集中概括了中国哲学传统的主要特点。从哲学上看,“功夫”就是“生活的艺术”。倪培民教授指出了西方哲学的两大盲点,即认识论盲点和自由意志盲点。就认识论盲点来说,know-that(事实之知)与Know-how(技能之知)的区别和关系造成了理智主义、反理智主义和极端反理智主义的争论。从“功夫”的角度,倪教授提出“相偶主义”(reciprocitism)的立场,认为Know-that与Know-how如阴阳之互为佐佑,表现为互相涵摄,互相转化。而“功夫”更能包含两者,从而超出“知”进入“能”的领域。“功夫”概念不仅是一种哲学视角,更可以是哲学的对象和一种哲学理论。因此,倪培民教授提出“功夫学”作为一个尚待充分开发的哲学领域,其能够超出行为学、伦理学的范畴,恰当的安置被西方哲学边缘化的身体、情感、修炼等因素,因此包含着丰富的研究内涵。
倪培民教授以儒学为功夫哲学理论的典范进行了系统说明。从功夫的视角看待儒学,它意味着:第一,把儒家学说当作修齐治平的功法指导,而不是描述世界的理论系统。在功夫视角下,诸如关系主体与独立主体、性善论与性恶论、有神论与无神论等看似矛盾的问题都可以得到功夫论的解释。第二,功法指导的最终目的在于达到艺术人生的能力,而不是人生的道德规范。第三,儒家经典的语言要从语用论的角度去解读,而不仅仅是字面意思。例如“其如予何”、“未见好仁者”、“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等《论语》中的话语都有其行为指导的一面。第四,儒家经典的某些内容必须通过修身实践才能充分理解。倪培民教授希望通过哲学的功夫转向与功夫的哲学转向,扩展和深化“功夫哲学”的理论境域,参照各种哲学理论和哲学概念理解和发展功夫论。
在互动环节,在场师生和听众就讲座内容展开热烈讨论和交流。倪培民教授就功夫论如何避免相对主义、功夫论与中国古代修养工夫的区别、功夫与“道”的关系、功夫论能否对认识论进行相应补充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
(编辑:邓莉萍 审稿:刘义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