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大学安德鲁·摩尔教授系列讲座第二讲成功举行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22-03-25
本网讯(通讯员倪明雪)2022年3月24日晚,牛津大学安德鲁·摩尔教授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了“逻辑与哲学系列讲座”第二讲,主题是“后期维特根斯坦是一位先验唯心论者吗?”,会议由必赢中国官方网站陈波教授主持,浙江大学楼巍教授担任评论人,来自全国高校的教师、学生及海外学者等700余人线上参加了这次讲座。
陈波教授首先介绍了摩尔教授的学术成就,摩尔教授对必赢中国官方网站和陈波教授的盛情邀请表示感谢。
在报告开始,摩尔教授首先给出了关于“唯心论”(idealism)、“经验唯心论”(Empirical idealism)和“先验唯心论”(Transcendental idealism)的局部定义。摩尔认为“唯心论”主张与我们的表象相对应的东西的界限部分地是由表象本身的一些特征所确定的,而“经验唯心论”则主张这些界限的设定是内在于这些界限的,它本身就是与我们的表象相对应的东西的一个方面,“先验唯心论”则主张这些界限的设定是越出这些界限的,它本身并不是与我们的表象相对应的东西的一个方面,与它相比,这些界限就是限度。
摩尔教授一开始就主张,按照这样的定义,虽然我们可以说早期维特根斯坦是一个先验唯心论者,但后期维特根斯坦却不是,这首先是因为后期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是一种治疗哲学,是对由于误解了语言的运作而产生的错误倾向的消除,其手段就是描述具体的表达式实际上是如何被使用的,因此后期维特根斯坦不可能持任何一种“主义”,但是,后期维特根斯坦的著作中有一些段落确实会将人们推向主张后期维特根斯坦是一个先验唯心论者的方向。
摩尔教授引用了维特根斯坦在《字条集》中的一段话,“正如我们有一个数的系统,我们也有一个颜色系统。这些系统位于我们的性质还是事物的性质之中?我们该怎么说?——并不位于数或颜色的性质之中。那么这个系统有一些任意的(arbitrary)东西?既是也不是。它既类似任意的东西,也类似不任意的东西”,这就是让人们会以为维特根斯坦是一个唯心论者的段落,因为这些系统毕竟并不取决于颜色的性质本身。但是,如果像伯纳德·威廉斯(Bernard Williams)那样主张后期维特根斯坦是一个先验唯心论者,也是(用摩尔教授的话说)“走得太远了”。
在评论环节,浙江大学的楼巍教授提出“唯心论”是一个有弹性的概念,也许不必像前面所说的那样给出精确的定义。人们可以提出三种“唯心论”,如果“唯心论”主张的是现象世界取决于心灵或直接就是心灵的投射,那么无论前期还是后期维特根斯坦都不可能是唯心论者,如果“唯心论”指的是(像维特根斯坦在《哲学研究》第97节中所说的那样)作为思考之本质的逻辑为思想、世界和语言呈现出一个先天的秩序,那么前期维特根斯坦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唯心论者,如果“唯心论”这个概念足够有弹性,能够被解释为“本质在语法中说出来”(《哲学研究》第371节),那么后期维特根斯坦也可以被称为是唯心论者。对于楼巍提出的第二个看法,摩尔教授提出了自己的反驳意见,他引用了《逻辑哲学论》中的相关段落,主张前期维特根斯坦明确主张事物并不存在什么先天的秩序。
接下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林允清教授总结了摩尔教授讲座的要点。在林教授看来,摩尔认为后期维特根斯坦哲学存在如下这个冲突。一方面,根据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观,他不作任何假设不提出任何理论或主义,所以他不可能是一个先验唯心论者。但是另一方面,维特根斯坦的一些话语又似乎显示他有先验唯心论的一面,比如他说概念与人类的自然反应、兴趣、以及实践等有关,因此事物究竟是什么取决于人类的某些特性。林教授接着提出了消解这一冲突的建议:维特根斯坦确实说概念与人类的自然反应、兴趣、以及实践等有关,但这些话都是对词语使用情况的描述,是人人都能赞同的话;因此维特根斯坦并没有提出任何主义,也不存在他是不是一个先验唯心论者这个问题。
摩尔教授赞同林教授的观点,但他强调其讲座有一点是林教授没有触及的,即维特根斯坦有些话显示维特根斯坦本人受到了先验唯心论的压力,在解释某些现象的时候他在先验唯心论和非先验唯心论的答案之间徘徊,而没有给出明确的选择。因为讲座时间关系,参会者没能就这一问题进行进一步探讨。
讲座最后,山西大学江怡教授和本次讲演的主持人陈波教授都对摩尔教授表示了衷心的感谢,并且希望他以后继续为中国听众开设关于维特根斯坦哲学的相关讲座。
(编辑:邓莉萍 审稿:严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