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报道  >  正文

青年学人讲座第六讲在必赢官网顺利开展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20-12-22

(通讯员:黄丹阳)2020年12月19日晚,青年学人讲座第六讲:“《资本论》哲学的多重阐释”在必赢中国官方网站B102室顺利开展。南京大学哲学系蓝江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郗戈教授、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黄志军副教授、吉林大学哲学系高超副教授联袂带来了题为“《资本论》哲学的多重阐释”的精彩讲座。本次讲座由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研室周可副教授主持,40余名学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郗戈老师主要阐释了《资本论》的三重批判与历史唯物主义建构之间的关系:其一,资本逻辑批判是《资本论》最深层的批判,它深入到社会存在的内在联系之中;其二,物象化批判扎根于资本逻辑批判,反映出生产域、流通域和分配域的颠倒表现;其三,意识形态批判又扎根于物象化批判,体现了概念化的外在表现形式。据此,《资本论》的三重批判以历史性的定在为前提,真正将历史唯物主义特定化为研究特定实践、生产的体系。

黄志军老师重点分析了《资本论》与现代人的存在方式。在他看来,古典政治经济学家把资本主义社会论证为永恒的社会,主要是由于当时还不具备产业化、结构化的资本。当今社会,资本呈现出从物象化到数字化的发展趋势,涉及“他人的劳动”对“我的需要”满足与否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所有权问题也发生了一定的转化:马克思所述的“重建个人所有制”应该理解为“社会所有、私人占有”,而当代共享经济则体现出“私人所有、社会占有”的新型所有权关系。

高超老师从《资本论》及其科学性的角度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他认为,应该从自然科学的意义上理解并阐发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诸如《资本论》为什么是哲学、如何定义哲学之类的问题难作出清晰的定义,《资本论》中的剩余价值理论等实际上是研究事实问题的科学性理论。不过,目前我们对《资本论》科学性的捍卫仍然很不充分。他进一步指出,马克思主义既具有真理力量,也具有道义力量,道义力量建立在真理力量之上,并且二者都以科学性为基础。

最后,蓝江老师对三位老师的讲解进行了点评,蓝江老师指出:其一,《资本论》虽然有哲学性,但它不是纯哲学的著作,而是一部理论著作;其二,《资本论》主要不是谈论规范性的问题,而是在于其现实性、事实性的方面;其三,资本的数字化形式以记录财富的数据为核心;其四,应把“物”与“物象化”区分开来,马克思所批判的不是物,而是物所构成的人与人之间被遮蔽的关系。

本次讲座汇聚了优秀的青年学者,从经典文本《资本论》出发,积极探讨了诸多学术前沿问题,展现出丰富的现实意识、问题意识与前沿意识。在交流环节,各位老师和同学们围绕理论的科学性标准、理性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现实的个人概念等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现场气氛和谐又热烈。

(编辑:邓莉萍    审稿:严璨)